Friday, February 20, 2009

Saving Capitalistic Banking From Itself - Paul McCulley

gr8 simple read on banking/finance 101, the magnification of economic/market cycles by credit,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http://www.pimco.com/LeftNav/Featured+Market+Commentary/FF/2009/GCB+February+2009+McCulley+Saving+Capitalistic+Banking.htm

Friday, February 13, 2009

郎咸平:巴菲特的成功奥秘是能耐得住寂寞

郎咸平:巴菲特的成功奥秘是能耐得住寂寞
2009年02月12日 来源:经理人

全球股市疯狂跳水,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正大刀阔斧地开始他的抄底之旅。然而根据权威调查显示,巴菲特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并不是隔岸观火,他自己的损失竟高达163亿美元,名列美国股市十大输家排行榜第三位。该如何看待这位损失惨重的“股神”呢?

巴菲特并不神奇

  巴菲特信奉长期投资策略,但这个投资策略必须寄托在长久稳定的股市之上才可能赚钱。所以不要看他在这一刻损失163亿,而是要看这50年来能够赚多少钱。你也不要跟他最高点做比较,而是跟他原始投资做比较,你看他能赚多少钱。他是一个看长线的人,因此就不能以短线损失多少来评判。

  我相信,只要这次金融危机顺利解决,股票市场恢复正常,他一定大赚一笔。而这也是他会在这个时刻大量买进的原因。如果真像他所预期的会反弹的话,说不定他又是赚钱最多的人。

  其实,巴菲特懂的这些有关投资的东西,美国每一个商学院出来的人都懂。在美国教MBA,只有两个学校是案例教学,一个是哈佛,一个是维吉尼亚大学,除了这两个大学之外其他大学都不是案例教学,根本不谈案例的,而且所有的其他大学所用的教材都是一样的,用的习题都是一样的,标准答案也都是一样的。

  因此美国每一个MBA学生学出来后,他所懂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所以巴菲特懂的东西和别人都是一样的,他所聘用的金融分析师水平也是跟我的学生一模一样的。

 巴菲特不相信神话

  他所以能赚钱,和我们一般人的不一样之处,在于这个人耐得住寂寞。估算出真实价值后,他一定等到股市大跌他才进场,等到这家公司股价大跌才会进场。而且他非常务实,从来不相信神话,从来不相信高科技。这里所谓高科技是金融方面的高科技,比如说对冲基金,比如说IT互联网,比如说投资银行的财富神话,他统统不信。他只相信可口可乐,他只相信通用电气。因为这些传统的公司用数学模型来算是最准确的,这种数学模型是算不了高科技的,算不了投资银行的,甚至算不了对冲基金,只能算传统行业,因此他一生都把他的钱投资在传统行业。

巴菲特具有超人的耐心与执着,同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另一面。在金融危机袭来时,雷曼兄弟公司向巴菲特求援,他不为所动,但当高盛把电话打过来,正喝着樱桃可乐的巴菲特只用了一刻钟就敲定了5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巴菲特到底是怎样看待企业?这些看法又如何影响他的投资决策呢?

  他不会去买IT、对冲基金。实际上他是对的—IT的泡沫多了,投资银行的财富神话也破灭了,对冲基金的神话也爆破了。他这次买了很多股票,包括美林银行、通用电气、高盛、比亚迪汽车,甚至还有日本的一家工具制造商,这些都是传统公司。

  他为什么这个时候买呢?他认为,1932年7月8日道琼斯指数创了新低,但是到了第二年的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之后,这个指数马上上涨30%。而且纵观 20世纪,虽然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多次金融崩溃,但是道琼斯指数由最初的66点攀升到11497点。组成道琼斯指数的都是传统企业,他买的就是以道琼斯指数为主的传统企业。他笃信,长期之下,道琼斯指数一定是向上走,因此现在就是进场的好时机,将来一定会回弹。

  你明白巴菲特成功的奥秘了吗?

Man Up! Hedge-Fund Man's Advice for Wall Street: Michael Lewis

Man Up! Hedge-Fund Man's Advice for Wall Street: Michael Lewis
2009-02-13 05:01:00.700 GMT


Commentary by Michael Lewis
Feb. 13 (Bloomberg) -- Before I quit my job trading bonds for my former Wall Street employer and set up my first hedge fund, I thought long and hard.
I stared at the ceiling every night, unable to sleep, and asked myself, over and over, many difficult questions. For
example: "How sincerely do I want to grow my net worth from $10 million to $100 million?" And: "How much pleasure might be had from the envy of others?"
One question I didn't ask myself, however, was "What will I do if people off Wall Street try to take away my money?" It just never crossed my mind. I assumed they'd know better.
Clearly they don't.
Everywhere I turn I hear people who know nothing about Wall Street complaining about how much Wall Street people get paid -- as if a few million at the end of the year is excessive as opposed to the barest necessity. Barack Obama's rant about bonuses I can understand: The guy never recovered from passing up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to become a community organizer.
What's more disturbing -- what has provoked me to the point where I am willing to take extremely valuable time away from shorting Spain to write a column for Bloomberg -- is that people on Wall Street are actually paying attention to what people off Wall Street think.

Crime Against Nature

In the past year I've witnessed more crimes against financial nature committed than in the previous 20 combined:
former Merrill Lynch & Co. traders writing op-ed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questioning Wall Street's right to bonuses; Wall Street CEOs afraid to show their faces in Davos: Wall Street firms canceling their boondoggles in Las Vegas out of concern for appearances; former investment bankers telling journalists how much happier they are having more time to spend with the family.
It's gotten so bad that Michael Moore, saying how encouraged he has been by financiers who have written to him, is now mass e- mailing Wall Street employees in search of even more guys who want to confess their sins to his cameras.
Even as I write I am watching the eunuchs now posing as Wall Street CEOs bend over backward before some congressional committee to prove that the operation was a success, and they are now well and truly without testicles.
John Mack swore that he and everyone else at Morgan Stanley have only a secondary interest in money -- that the guys at Morgan Stanley love to bank so much that if necessary they'd do it for free. Vikram Pandit went out of his way to apologize for ordering up a single corporate jet. "I get the new reality,"
he said.

Get It

No, Vikram, you don't. You think the new reality is cowering and simpering before elected officials so that they'll quit being mean to you and maybe even let Tim Geithner give you more money.
The new reality is that you need to grow a pair. Here's how:

-- Play the hand you've been dealt rather than the hand other people insist that you hold.
Pandit and Mack and the rest have completely swallowed "the people's" line that because they've taken taxpayer money they are somehow now required to care how "the people" feel about them.
Think about this. Some fool comes along and gives you $15 billion, no strings attached. The fool doesn't own you. You own him. Mack needs to stand up and say, "We at Morgan Stanley are pleased by your investment. Now, if you ever want to see a dime of it back, go away.
We'll call you if we need you."

Thain's Right Idea

John Thain had the right idea: The minute these numb nuts started to meddle in his affairs he demanded a $10 million bonus after spending $35,000 on an antique commode. Thain's mistake was his last-second failure of nerve. The minute he was exposed in the newspapers he panicked like a 6-year-old caught trying to steal an extra cookie. Which brings me to my second point:

-- Don't allow yourself to feel guilty.
America is supposedly outraged by your behavior. See America's outrage and raise it. "You blame Wall Street for this financial crisis?"
Ken Lewis might ask, as only Ken Lewis might.
"I'm not the guy who walked away from the house he bought but can't afford. I'm not the guy who reneged on his debts. All I did was make it possible for you ingrates to live large, like me."
Having established this pose of righteous indignation (poor people should be thanking Wall Street for agreeing to have anything at all to do with them) seek opportunities to extend it.

Guilt Kills

For instance, John Thain might point out that the thoughts he had while admiring his commode paid for the thing many times over and so he wished only he had spent even more money on the thing. Vikram Pandit might insist that Citi Field not only remain Citi Field but that Citi's subprime-mortgage traders should throw out every first pitch. Lloyd Blankfein might demand further compensation from the Treasury for allowing former Goldman employees to spend so much valuable time on the public's business.
The main point is that guilt is financially counterproductive. To combat yours you need to identify exactly the sort of things that cause the average congressman to say "these Wall Street guys just don't get it," and do as many of them as possible.
Which brings me to my third and final point:

-- Embrace your manhood.
We've all been hearing a lot lately about the dangers of testosterone. A preposterous idea is gaining traction: that the problem with Wall Street is that it is run exclusively by men.
News flash: Wall Street always has been run exclusively by men.
If this crisis is worse than previous ones it may be because, for the first time in financial history, women were let in. Remember Erin Callan, Zoe Cruz, Sallie Krawcheck?
Some of this advice is, I realize, ahead of its time. Most of it is counterintuitive. But if you step back from your situation you'll see that it requires a radical re-think. Above all, you need to keep on paying yourself as much as you can.
No one really liked you when you were making $45 million a year.
How do you think they'll treat you when you're poor?

(Michael Lewis, author of "Liar's Poker," "Moneyball,"
"The Blind Side" and the fictitious hedge-fund man, is a columnist for Bloomberg News. The opinions expressed are his and hedge-fund man's
own.)

For Related News and Information:
More on Financial Crisis: NI CRUNCH BN More Lewis columns: NI LEWIS For more of the credit crunch: CCRU For more about banks:
BANKS For more columns: NI COLUMNS BN For the top editorial
menu: OPED

Tuesday, February 10, 2009

Interesting idea from that article... now that I think about it

The stimulus in place within China (and also applies in principle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fails consider the consequences of not allocating credit into the private domestic sector as a result of excess government spending/borrowing, which will crowd out any real recovery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Chinese economy to sustain wage growth and domestic consumption. This happened both during policy tightening in the last few years (which inadvertently directed excess private capital towards an overheating stock/property market as a result lack of private credit for domestic industry) and the loosening going on right now (2trln out of 4trln must be from banks). This economist's pretty acrimonious with failed polic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ut he gets it, which is sometimes all that matters! (保8 is China's misguided mantra of protecting an 8% GDP growth with public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this passage is preceded by passages on the dual-economy--private vs. public--and the misallocation of capital which results... interesting read!). Frankly, im surprised the government lets him publish such scathing attacks on Chinese economic policy :) Good for him, stickin' it to the man

--

"对于2009年政府的4万亿救市工程我想从目的、行动跟手段三方面做一个全面的评估。首先看一看4万亿的资金用途,你们都知道大部分是中西部的基础建设,对于这个用途,我是赞同的,因为它讲的非常明确,目的是为了增加中西部人口的就业量,如果达到这个目的,那在中西部投资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你认为这个目的可以达得到,如果为了这个目的保8也可以做得到,但是我要提醒的是,你的副作用是什么?如果要在中西部创造8%的GDP增长需求,同时大量雇佣中西部人口这个我相信做得到,可是我要提醒的是,你能不能够承受副作用,因为金额太大了, 2009年之后能不能筹到4万亿都是未定之数,包括我本人在内都比较怀疑,除非你印钞票,由于9月份开始我们已经和欧美工商链条挂钩,所以从今年开始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将大幅下滑,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如果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你如何筹集4万亿这本身就是一个疑问。
  可是按照原先规划,中央政府出一万多亿,地方政府出一万亿以及银行融资两万亿,我对于地方政府能够出一万亿我本身就表示怀疑,中央政府能不能出一万亿我也表示怀疑,但是对于银行挪出两万亿我不太怀疑。宏观调控的第一个管道就是在银行的运作之下,它将从民营经济收回大量流动性打给地方政府,从事基础建设。因此它的结果就是民营经济更萧条,这就是代价。同理可推,如果你要从银行拿出两万亿融资,或者是政府直接发债卖给银行,其必然结果就像刚刚讲的第一个管道一样,从民营经济抽出两万亿资金打给地方政府从事中西部的基础建设,如果这个推论是正确的,那么你的代价就很清楚了,你要维持保8,以及中西部就业量所付出的副作用,以及代价就是民营经济更萧条,倒闭更多,失业更严重。

  我认为目前保8本身都是错的.我国是一个根本不该看GDP增长的国家,真正看GDP的是美国,因为美国都是民营企业.我们呢?我们保8是什么结果?那就是透过钢筋、水泥硬堆起来保8,而且代价就是民营经济更萧条,更贫穷.这就是我们保8,保10的代价,保8,保10的应该是美国。所以目前你问我郎教授具体怎么做?这个不用操心,首先把资源用做于民生相关的民营经济,就是放弃保8,藏富于民。
  如果我把4万亿投资基础建设,是一锤子买卖,建完了就失业了,那怎么办?再建第二台,再就业,建完以后又失业了,那怎么办?做回头拆第一条,一拆又就业了,拆完以后又失业了,又拆第二条,所以搞了半天你建了两条,拆了两条,老百姓是全民就业,最后什么事都没有干,结果啥事都没有干,这就是基础建设。
  4万亿投资在民营经济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滚雪球,如果你能把民营经济投资营商环境改善了,你大量投资他,他赚的利润是最重要,当企业赚了利润之后会进行转投资,这样赚更多的钱聘更多的劳工,给他们更多的薪水,然后再进行转投资,从而产生所谓滚雪球的效应。一个国家的富裕,我告诉各位,是靠利润,而不是高GDP的增长率。"

Monday, February 09, 2009

四大泡沫冲击2009中国经济-郎咸平

Gotta love these Chinese economists telling it like it is. Especially the part about borrowing to buy cars

--

四大泡沫冲击2009中国经济


  首先想给各位讲两个资料,第一个就是为什么从08年11月份开始,我们深圳和广东地区对外的贸易,或者出口订单大幅下跌,为什么是11月?另外,1月 7号联想开始重组,你认为联想只是一个简单的重组吗?这是这一家公司进入09年之后一个极其悲观的信号,或者叫做一叶知秋。

  2006年开始股市泡沫、楼市泡沫什么原因?你真的以为是由于我们经济发展更成功了,老百姓更富裕了,所以我们有更多的钱炒楼、炒股就造成泡沫吗?这个说法就是流动性过剩的解释,而且也是由于垄断性过剩,促发了这几年宏观经济调控的解释。但你们在2006年所看到的泡沫现象根本就不是由于经济发展更成功了,老百姓更富裕了,所以有更多的钱炒股、炒楼,也就是说不是流动性过剩.怎么办?那我可以告诉你,这几年宏观调控基本都是存在缺憾的。

  从2008年8月份开始,中央政府做了180度大转弯,推出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其实中国经济这几年从来没有过热,一些部门是过热的,就是和地方政府推动GDP有关的部门是过热的,其他的部门尤其是民营经济基本过冷。我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2006年之前,我国制造业已经陷入危机,这就反映在了股市泡沫、楼市泡沫。我认为2006年股市、楼市泡沫的原因,是因为我国投资营商环境05年急剧恶化,这样大量做制造业的不做了,就炒股、炒楼,所以我跟他们观点不同,他们认为是流动性过剩,我认为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

  我们中国的问题是除了我们所面临的金融海啸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别人没有的问题,就是我们有第二个危机,叫做制造业危机。而制造业危机最佳的表现,就是 2006年股市泡沫、楼市泡沫,本质就是告诉你制造业出了最大的问题,所以当时我们整个市场一片火热,对危机我们是缺乏认识的。

  金融海啸是因为破坏了资本主义的灵魂

  很久很久以前的美国充满信托,那个时刻掌握了资本主义的灵魂,有一群信用卓越的借款人去借款买房子,这些人不但信用卓著,更主要是他有信托责任。如果他还不起钱他不会借,这就是他的信托责任,他找到了中介,中介也充分发挥信托责任努力收集他的材料,包括税单、收入证明等等的。这个审核通过之后再交给银行做审核,银行继续审核,也是发挥自己的信托责任,等到一切都通过以后,就把一万美金借给这个人买房子。我们中国很多银行就到此结束,每个月等着坐收利息,可是美国不一样,美国的金融活动,大概就是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也就是从银行开始所延伸出来的所有金融工具,我们就把它称为衍生性的金融工具。

  他把一万块债券卖出去,卖给美国政府的事业单位,包括房地美跟房利美,他们就是通过证券化帮美国老百姓买房子,或者卖给美国的证券公司,这些机构买到一万块债券之后会做什么?房地美跟房利美为例,他们就切成市场证券,就叫做证券化,每张是一千美元,加在一起就是一万美元,这些机构买了一万块债券之后,就把它转换成为10张债券加在一起还是一万块,这个债券就是衍生性的金融工具。

  所以请注意,原先只是1万块债权,后来就变成10张债券,再加上10张保单,一下多了20张衍生性金融工具,还不止如此,这些证券公司还把这些债券和其他的金融工具挂钩,包括美国的股市,或者国债,或者公司债一起挂钩。我们举个例子吧,你怎么挂钩,你和股票市场挂钩,假如今天估值是1万点,如果明天涨到1万5千点,他就给你50%的回报,当然扣很高的手续费,如果跌了,你不用付钱出来,他就把债券利息给你,这种方式很容易做到,就是利用所谓的看涨跌捆绑方式。捆绑之后又创造出一倍、两倍、五倍、十倍、五十倍、上百倍的衍生金融工具,因此创建出一个伟大繁荣的美国金融市场,产品种类非常丰富,不但孕育了一个伟大的市场,同时孕育了一个伟大的华尔街,创造了华尔街神话。

  请各位注意,这一切的基础,就在于那一个人按时付利息,整个链条都不会产生问题,而维系整个链条的基础就是信托责任。可当你这个体系缺乏信托责任之后的结果,就是从此以后,次级债给这么庞大的美国金融市场加上了一个可怕的因素,叫做三聚氰氨。由于丧失信托责任,而给整个金融体系加上了三聚氰氨,这就是金融海啸.根本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次级债,你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当你碰到三聚氰氨的时候,你怎么想?你根本就不能理解,怎么会有这种人呢?为了赚钱而害死婴儿的,在人类历史是上绝无仅有的。

  所以你就对牛奶开始丧失信心,就不喝牛奶了,牛奶工业全线崩溃.同理可推当美国人或者欧洲人发现他们的牛奶里面也有三聚氰氨,所以他们也不喝牛奶,他们的牛奶工业从此以后完全崩溃,他们的牛奶就是这个庞大的美国金融市场。当他们发现他们庞大的金融市场当中有三聚氰氨之后,他们就对他们的金融体系,对他们的牛奶丧失信心,结果他们不喝牛奶,而美国的金融体系将像我们牛奶工业一样全线崩溃,而金融体系崩溃的结果,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线崩溃,就是这么简单,因为你破坏了资本主义的灵魂。破坏的结果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线崩溃,所以事情才会这么严重。

  斩断工商链条 设立防火墙

  什么叫做工商链条?简单的讲所谓的工商链条就是,当一个部门发生危机以后,如果这个政府不帮助这个部门,那就一定会产生多米诺骨牌的效应,这个话讲的不清楚,所以我就把这个链条套在美国身上,我相信你就理解了。如果美国政府这一次不出面救市,是什么结果?那就是第一张骨牌是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如果你不救市,那么将冲击第二张骨牌,造成美国人信心的丧失,再冲击第三张骨牌,消费全面下降,再冲击第四张骨牌,企业破产,再冲击第五张骨牌,失业,再冲击第六张骨牌,消费下降,从而形成消费下降的恶性循环。

  我们在06年所碰到的楼市泡沫跟股市泡沫,其实就是工商链条的第二张骨牌。第一张骨牌是什么?那就是从05年到06年所开始的,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大量资金不做制造业,拿出来炒楼、炒股了,从而冲击第二张骨牌,形成股市泡沫,楼市泡沫。 2、3年之前政府误判,使得第二张骨牌倒下,形成股市泡沫。那么由于制造业回光返照,就造成了第三张骨牌,就是楼价下跌,就造成09年的全面停顿。由于是回光返照,所以第四张骨牌一定倒下,那就是08年你们所见证的一切,就是制造业的倒闭。第五张工商链条就是失业,如果第五张还不斩断,那第六张出来了。

  当把这一切换成工商链条之后,你发现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三个误判,第一张骨牌是政府的误判,误判的结果造成整个工商链条的全面崩塌。而第二张骨牌倒下,使得中小股民误判,使得地产商误判,误判的结果一定要付出代价,这一切都可以避免,你设想一下2、3年之前我们政府就能运用现在的四大手段,还有电器的以旧换新,渠道的强化,等等这些政策,如果在三年之前推出,这一切都不会发生,第二张骨牌也不会倒下,就不会有股市泡沫、楼市泡沫,既然第二张不倒下,第三就不会倒下,这一切都可以避免,只是三个误判,是误判就一定要付代价。

  国有化是什么意思?只是一个手段,目的就是为了斩断工商链条,设立防火墙。而国有化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我请每一位回到我们的国企改革,一直到现在的银行改革,你知道我们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吗?那是我们把手段当目的,为了民营化而民营化,这就是错误的。其实民营化也好,国营化也好,这只是手段,你要选择一个最有效的手段,我不管你是国营,或者是民营,都无所谓,目的是什么?目的就一定要为老百姓创造财富,目的要藏富与民。所以我们希望我们政府能够汲取这一次教训,要了解国企改革本身是对的,问题是你的目的是什么?银行改革本身也是对的,问题你的目的是什么?你千万不要把手段当目的,这就是我要透过这个演讲所呼吁的,这一次透过国有化成功地斩断了工商链条,设立了防火墙非常好。


  四个泡沫

  我今天要讲四个泡沫,四个泡沫给我们整个经济冲击之大,我们从09年开始会一一享受到,第一个泡沫是股市泡沫,第二个泡沫是楼市泡沫,第三个泡沫就是泡沫消费,我相信你是第一个听到有人这么说,吸收掉我们35%的过剩产能竟然是泡沫消费,你知道其中危机有多大吗?因为只要是泡沫就一定会破裂,只是时间的问题。

  所谓的泡沫消费简单讲,借钱来做的消费全部都是泡沫消费。美国人靠借钱从事泡沫消费,请你们猜一下美国人借钱来消费,这个钱借了多少,占GDP的比重多少?美国人借钱占GDP的比重高达95%,你能相信吗?这么可怕。

  相对而言,我们中国人借的钱少得多,我们中国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我们只借了13%,美国人是我们的7倍,高负债消费,为什么借钱消费叫做泡沫消费?我们中国人很多很富裕,还可以用现金买汽车,这在美国人看来是疯狂的,难以想象的,我们看他傻,他们看我们更傻。因为美国人穷,他没有现金,他都花了,借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现金,因此要把未来很多薪水都透过借钱的方式拿到今天来花,就是泡沫消费,泡沫消费的本质意义就是把未来该花的钱都在今年花了,所以就叫做泡沫消费。

  美国人如何从事泡沫消费?美国银行接给A去买汽车,所以这是泡沫消费,因为他借钱买汽车,然后美国银行把一期债券卖给投资人取出一千块,再借一千块给 B去投资买冰箱,再拿一千块债券借给债权人,然后又拿这个债券借给第三个人买电脑,所以他唯一的功用就是从投资里那里取回三千块钱,借给A和B、C进行泡沫消费。而中国透过政府的两项政策,第一就是拉动GDP,使得消费比例达到35%,第二个政策由于招商引资,使产能扩大到GDP的30%,就是我们一半的产能靠着三千的泡沫所吸收的。那么你慢慢看出危机了,就是我们全国对于出口的误判,误判什么呢?我们没有把它当成三千块的泡沫消费,我们把它当成一个常态,我们甚至简单认为美国、欧洲的消费需求上升,所以我们拼命建仓,拼命扩仓,错误是一样的,因为泡沫消费一旦爆破,就像楼市跟股市一样很难起来了。

  当银行借一千块给A去买汽车以后,他们把这个债权拿在手里不想借给其他人了,为什么不想借呢?因为有三聚氰氨,他就一千块钱抠在手上坐收利息,所以到 11月份美国政府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美国的泡沫消费由过去三千块跌到了11月份的一千块。美国政府希望拿出8千亿美金里面一千亿借给投资人,请投资人拿一千亿里面的一千块钱向银行收购汽车债权,然后希望银行拿这一千块借给B买冰箱,然后拿一千块冰箱的债权卖给投资人,投资人拿美国政府一千亿里面的一千块钱给银行。希望透过这种借款借给投资人一千亿的方式激活消费市场,否则就冻结了,激活的目的就是让美国人有一千块的泡沫消费变成三千块的泡沫消费。你只要跟从事出口有关的行业,10月份你的出口订单大幅下滑,原因就是中国工商链条透过35%的过剩产能跟美国的工商链条紧密的挂钩在一起了。


  我在08年年初就说过10月份之后情况急转直下,这是我当时的言论,我当时判定到年底的时候这就是结果。所以这两个管道一旦遇到三聚氰氨使得泡沫消费从三千块变成一千块,第二道防火墙漏水,原因是因为三大汽车公司问题,就像一刀插在我国工商链条的第一张骨牌。这就是你所见到的2009年的开始。

  所以为什么1月7日联想开始重组,本身已经不是联想是不是要重组了,而且联想现象要使得各位来宾值得警惕,因为他是必然结果,懂得我的意思嘛,这就是我们学到的第三个泡沫。

  后面还有第四个泡沫, 05年、06年开始,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从而冲击第二张骨牌.按照分析,有四大重要原因,以及无数小原因,四大重要原因,第一国家通货膨胀所引发的成本上升;第二个原因,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第三个原因劳动合同法;第四个原因宏观调控的误判,再加上其他一些小原因都是误判,但是太多了,所以我挑四个比较重要的。第一个就是通货膨胀所引发的成本问题,这个是我今天跟大家谈的第四个泡沫。


  我透过这个场合告诉你一个新的思维,那就是国际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国际金融资本的操作。国际金融资本这20、30年给亚洲各国造成灭顶式的冲击,而且我觉得我们对它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毛泽东说的一句话是对的,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变,今天的帝国主义是以国际化为前导,金融为后盾,他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其实我听很多人讲说,我们的经济马上会复苏,我希望他来听听我的演讲,看看日本人,看看亚洲这些国家,看看越南,你再来发言也不迟,请大家多学习一些别国的经验,如果你还有那么一点认识,请你注意,日本的工业基础比我们强多少倍,你知不知道,他都扛不住金融海啸。

  一个真正以赚钱为目的的国际金融炒家,他赚钱你都不知道为什么。比如建行最大股东是谁?外资股东是谁?美国商业银行,美国银行在07年下半年声明,说次贷危机他们受到重大损失,但是建行的上市让他们赚到1300亿,也就是我们全国13亿老百姓每一个人都付出了100块.因为建行上市的定价权是由国际金融资本所掌控的,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你千万注意。一旦取得定价权,它的目的就是石油价格从70块涨到147块,这是算计中国,然后跌到35,这是算计俄罗斯。2009年,普京跟他们还有一场博弈,鹿死谁手,我的水平有限,我不知道,但是我会告诉你们他们将如何博弈,在这次炒作之下,中国应该损失几千亿美金,俄罗斯也损失5千亿美金,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我给上海宝钢上课,我就告诉宝钢,你不要把泡沫当成常态,这是第四个泡沫,叫做国际通货膨胀的泡沫,我请各位注意,今天讲了四个泡沫,你一定要铭记在心,不要用正常的供需原理做判断.

  第一个泡沫,股市泡沫使得中产阶级倒掉;第二个楼市泡沫使得我们地产行业从09年真正走入冬天,09年开始如果没有大量新建楼盘,你能想象他的冲击多大;第三个是消费泡沫,使得我们占了35%有关的GDP出口制造业陷入全面的困境;第四个泡沫国际通货膨胀的泡沫使得我国和能源相关的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冬天,请你注意这四个泡沫的冲击有多大,大部分的产业都被冲击到了,假设一种情况,如果事先我们就能够有判断,不要误判的话,我们今年情况不至于如此之被动。

  如何理解中国制造业投资营商环境恶化

  我告诉各位如何理解中国制造业投资营商环境恶化,第一个叫做国际通货膨胀的泡沫;第二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第三是《劳动合同法》的误判;第四是宏观调控的误判,连续误判。

  通货膨胀,叫做国际金融资本,或者叫做国际金融炒家的操纵.我们企业家目前还停留在产业资本的水平.请你记住我一句话,产业资本的思维碰到金融资本所设下的金融战之后,你唯一的可能就是全败。你总认为第一要确保原材料来源,第二要确保你的市场能够销售出去,这就是我们产业资本的简单思维。如果你还停留在产业资本的水平,那你的下场就很凄惨,如果你的对手是金融资本的话,你会被杀的体无完肤。

  我们这个国家有35%的过剩产能要靠出口来吸收,既然是过剩产能要靠出口吸收,所以出口减掉进口,那一定是贸易顺差,是常态,而且很多工厂进口原材料以后简单加工出口,所以在这种结构之下成为一种必然,就像在去年11月份跟12月份,我们经济已经走下坡之后,出口大跌,比如说11月份出口下跌 2%,12月份出口下跌接近3%,而进口11月份下跌17%,12月份下跌21%,进口下跌的速度远远大于出口下跌的速度,这就是35%过剩产能必然的结果。那是什么结果,人民币就升值,到12月份还升值,我佩服你的勇气,是什么时代,你还敢让人民币升值,我们前一阵子连续贬值5天,被美国一吓不敢贬了。各位懂我的意思吧,有些事是只能说不能做的。而且我们出口这么衰退了,你没有想到人民币现在是全世界最强势的货币,你知道吗?美金在涨,人民币涨的还多,最强势的货币就是人民币,我们出口这么衰退了,你还保持这么强势的增值,我不知道该说你什么,我只有四个字,无话可说。

  第三个《劳动合同法》又是误判,《劳动合同法》本身意义我觉得是很重大的,这点我们凭良心讲确实是,因为透过国家的立法,透过人大的立法来保护弱势群体本身是值得钦佩的,问题是你错了,到最后形成三输的局面,企业输、劳工输,政府最后买单跟着输,因为第一缺乏论证,第二缺乏试点。

  第四个宏观调控的误判,这个请大家注意,我这几年就我一个人到处呼吁宏观调控是错的,当然没人听,一直到08年8月份才整个转过来,对中央政府这种态度转变我也给予正面的评价,至少转过来了,政府最近也提出很多的检讨,我觉得这个非常好.为什么会误判?误判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认定中国所看到的人民币汇率的上升,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通货膨胀他们发生的原因就是认为日本当时是一样的.从表现现象来看,日本当时和我们06年、07年是一样的,可那是日本,他是因为流动性过剩,银行信贷太过泛滥,但是我们中国不是,我们中国就是我讲的工商链条的第一张骨牌,他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可是当政府误判之后。认为是流动性过剩,因此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收回流动性,方法之一提高利率,收回流动性;之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收回流动性,而且进行了几年。到了07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宣布两防,当时我那时候还是比较不成熟,我心急如焚,我到处演讲,到处呼吁政府不能两防,一定要帮助制造业,当然没人听,想自己也多事。你看看到最后还是改过来了,为什么呢?这一切都来源于两个字误判。误判的结果透过三个管道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大家注意听。

  第一个管道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之下,银行从民营企业部门大量收回流动性,打给地方政府从事基础建设去了,就是GDP工程去了,这就是为什么四五年宏观调控下来,我国的广义货币增长率和信贷规模增长率依然维持在16—18%的高峰,依然没有减少,这是为什么?因为钱都去了公共建设部门,这就是为什么这么高的信贷规模增长率,而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享受不到实惠的原因,就是因为整个社会流动性产生了逆流转现象,从民营企业转到了公共建设部门,因此根本就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流动性移转的问题,从而使得民营经济开始萧条,而公共建设部门开始膨胀,这就是我所说的二元经济,和公共建设有关部门是过热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过冷的,我们这么多年就是二元经济。

  第二个管道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之下,配合上了前面的成本、汇率、《劳动合同法》等等压力,使得民营经济部门更不想干了,结果就是从民营制造业拿出大量应该投资在制造业钱不投资,打到过热部门炒楼、炒股去了,从而造成第二个管道流动性由过冷部门逆流转到过热的部门,而使得过冷的部门更冷,过热的部门更热。

  请你注意,这三个管道毫无例外的都使得这个社会的流动性,过冷的部门更冷,过热的部门更热,这就是07年当政府提高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当天的股价都是上升的,而且从无例外,一般都不能解释,一般宏观调控股价应该下跌,为什么上升呢?而且每一次都是上升的,原因就是提高利率的结果,使得更多民营制造业资金进入股票市场,造成股价上升,所以二元经济才能解释这种奇怪特殊的现象.

  我们的楼市也是二元经济的产物,根据一些学者做的研究,发现深圳资金炒地产资金7%是外资,其中6%是港澳台资金,只有1%是真正的外资,93%都是内资,什么意思?那就是我07年所说的,深圳房价为什么上升这么快?因为深圳企业倒闭数目应该是越来越多。这就是当时所谓的奇怪推论,也就是深圳房价翻几翻的缘故。制造业资金流入楼市的结果通常是进入高档楼盘,所以高档楼盘价格拉高之后,附近中低档楼盘随之水涨船高。所以真正有泡沫的是中低档楼盘,而不是高档楼盘,这种现象就很可怕,由于高档楼盘拉抬速度过快,使得后续大量资金竟然慢慢进入了整个结构错乱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以中高档楼盘为主,这个现象是非常让人遗憾的。所以今天我跟大家演讲的,这种楼价上涨的后果使我们地产商产生误判,误判的结果,是大量资源被这种高档楼盘,或者中高档楼盘所锁定,大量资源进入这种楼盘,一旦萧条之后,使这种楼盘产生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现象,而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根本买不起,你再怎么跌还是买不起,因为我们整个房地产资源就误导到了结构性的扭曲上面去了,那就是以中高档为主,加上政府提倡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物,这样造成的差距就更大,实际上真正的农民工还是买不起。这就是绝对扭曲式的超额供给,这种超额供给更可怕。11月份开始的金融海啸威胁,使得地产商的资金链变得非常紧张,结果就是09年开始由于误导到这个行业,使得 09年开始的地产没有大面积的新楼盘推出,没有大面积的新楼盘重新开始构建,这个就非常危险,现在不是楼价跌不跌的因素,而是09年政府要如何刺激大面积的构建地产。否则这个冲击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09年的地产危机。地产危机来源就是我刚才讲的,这里是超额供给,这里是超额需求,两个没有连在一起。如果你这么理解房地产市场跟股票市场,你会发现这两个市场的驱动因素就是二元经济,你只要把二元经济彻底理解了,未来的股价、楼市走势非常容易判断。

  对于2009年政府的4万亿救市工程我想从目的、行动跟手段三方面做一个全面的评估。首先看一看4万亿的资金用途,你们都知道大部分是中西部的基础建设,对于这个用途,我是赞同的,因为它讲的非常明确,目的是为了增加中西部人口的就业量,如果达到这个目的,那在中西部投资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你认为这个目的可以达得到,如果为了这个目的保8也可以做得到,但是我要提醒的是,你的副作用是什么?如果要在中西部创造8%的GDP增长需求,同时大量雇佣中西部人口这个我相信做得到,可是我要提醒的是,你能不能够承受副作用,因为金额太大了, 2009年之后能不能筹到4万亿都是未定之数,包括我本人在内都比较怀疑,除非你印钞票,由于9月份开始我们已经和欧美工商链条挂钩,所以从今年开始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将大幅下滑,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如果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你如何筹集4万亿这本身就是一个疑问。
  可是按照原先规划,中央政府出一万多亿,地方政府出一万亿以及银行融资两万亿,我对于地方政府能够出一万亿我本身就表示怀疑,中央政府能不能出一万亿我也表示怀疑,但是对于银行挪出两万亿我不太怀疑。宏观调控的第一个管道就是在银行的运作之下,它将从民营经济收回大量流动性打给地方政府,从事基础建设。因此它的结果就是民营经济更萧条,这就是代价。同理可推,如果你要从银行拿出两万亿融资,或者是政府直接发债卖给银行,其必然结果就像刚刚讲的第一个管道一样,从民营经济抽出两万亿资金打给地方政府从事中西部的基础建设,如果这个推论是正确的,那么你的代价就很清楚了,你要维持保8,以及中西部就业量所付出的副作用,以及代价就是民营经济更萧条,倒闭更多,失业更严重。

  我认为目前保8本身都是错的.我国是一个根本不该看GDP增长的国家,真正看GDP的是美国,因为美国都是民营企业.我们呢?我们保8是什么结果?那就是透过钢筋、水泥硬堆起来保8,而且代价就是民营经济更萧条,更贫穷.这就是我们保8,保10的代价,保8,保10的应该是美国。所以目前你问我郎教授具体怎么做?这个不用操心,首先把资源用做于民生相关的民营经济,就是放弃保8,藏富于民。
  如果我把4万亿投资基础建设,是一锤子买卖,建完了就失业了,那怎么办?再建第二台,再就业,建完以后又失业了,那怎么办?做回头拆第一条,一拆又就业了,拆完以后又失业了,又拆第二条,所以搞了半天你建了两条,拆了两条,老百姓是全民就业,最后什么事都没有干,结果啥事都没有干,这就是基础建设。
  4万亿投资在民营经济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滚雪球,如果你能把民营经济投资营商环境改善了,你大量投资他,他赚的利润是最重要,当企业赚了利润之后会进行转投资,这样赚更多的钱聘更多的劳工,给他们更多的薪水,然后再进行转投资,从而产生所谓滚雪球的效应。一个国家的富裕,我告诉各位,是靠利润,而不是高GDP的增长率。

  怎样面对2009年

  我前面已经跟各位谈了很多09年中国经济的现况跟展望,我们09年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我跟各位做一个提醒,我们的企业家只有个人的辛勤奋斗历程,我们普遍缺乏萧条的洗礼,而且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不管怎么讲还是比较成功的,因此你们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大萧条。这就是各位长期保持乐观的原因,我就想拿各位的心态和香港的四大天王做一个比较,香港四大天王,包括李嘉诚、李兆基等,他们除了和你们一样有个人奋斗历程之外,他们还经历过各种形势的中小萧条,当然他们也没有经历这么大萧条,就凭这一点差别,就使得这四家上市公司,和我们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很多都是做地产的,他们应该是我国大型地产公司的几十倍,上百倍那么多而资本负债比率我们是100—300%,他们只有20%。而且不是平均20%,每一家都是20%,这个特别难能可贵。

  我曾经私下问过四大天王里面的一位,我说你这个人这一生有成就的哲学思想是什么?他告诉我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保守,保守是这个人成功的关键。我又问他第二句话,我说你手下这么多公司,不可能每家公司都看,到底注重什么呢?他回答的是这样子,他最重视稳定的现金流,什么叫做稳定的现金流?按照我们对他的研究结果显示,他们透过两个方法做到的,而且四大天王一模一样,这一点我感到万分震惊,第一叫现金打底,第二叫做项目对冲,透过这两个办法达到稳定的现金流。

  什么叫做现金打底呢?举一个例子。我以李兆基的地产公司为例,我把恒基兆业公司过去20、30年资料做了分析,我发现恒基地产公司在过去五年是负现金流,也就是5年他的资金链是断裂的,但是他没有倒闭,请问各位如果你的资金链断裂的话,你能够支撑多长时间?而他为什么可以撑过五年,我分析的结果是他手上有两个资产非常有意思,一家叫做煤气,一家叫做租赁,这个煤气跟租赁的现金流都是稳定上升,所以虽然地产开发的现金流有5年是负的,可是当我把地产开发的现金流加上煤气的现金流,加上租赁的现金流,加在一起之后,过去20、30年没有一年是负的,统统是正的,这叫做现金流打底。

  所以我希望在这个场合,能够把这两个心态一个是保守,一个是稳定的现金流这两个金玉良言送给在座各位,但是我告诉你,这个时候稳定的现金流来不及了,你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项目的对冲,也很难创造出所谓现金流的打底,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守心态下的三大指标,低负债,高现金流,停止投资,至少这是目前李嘉诚做的.

  中长期你应该做什么?以我们广东为例,你想想中国工商链条第一张骨牌碰到了四大国内冲击之后,为什么这么不抗压,比如成本汇率,《劳动合同法》,宏观调控等等的,那你为什么不可以提升价格呢?你提升价格不是卖的更好嘛,为什么我们广东省制造业从去年开始一大片倒闭,而你不能提高价格?

  这也是我跟各位讲的第二个观点:定价.在很久以前,当中国经济要发展的时候,美国已经决定了未来的战略,那就是进入了产业链的战争时代。也就是 09年开始你们所面临的这一切不是产品对产品,也不是公司对公司,更不是行业对行业的竞争,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对产业链的战争.你真的认为我们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吗?我告诉你,真正的制造业大国不是中国,是美国.而美国产业链战争最高指导原则,就是把整条产业链一切为二,把价值最低的放在了中国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国家.而制造有三大特色,第一破坏环境,第二浪费资源,第三剥削劳工,他不想要。他要的是制造业以外的其他六大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订单规划,商品运输、产品零售、终端,六加一就是整条产业链.

  为什么你不能提价呢?因为产业链当中定价权是掌握在六,而不是一,所过欧美各国依然掌握着定价权,这就是我今天要告诉各位的。我们这些产业资本的水平走到今天,被金融资本市场给算了,你和美国资本市场相比,还缺了定价权,所以你是做什么败什么.在这种产业链的战争之下,再加上金融战,你可以想象到我们的企业遭受多大的压力。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大学生失业,因为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六,一是不需要大学生的.因为你是六加一的一,他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我们连这一点都没有看清楚,就搞教改,扩招,结果让很多大学生失业,为什么失业呢?因为搞不清楚六加一.

  所以我认同政府所谓的产业转型,可是政府所谓的专业转型不是在一里面下工夫,像联想一样,为什么今天演讲告诉你1月7号联想已经宣布要重组,因为联想收购IBM本身我在三年前就批判过他,那就是错的,为什么错?你还是在一里面下工夫,到最后一定回付出代价,他1月7号已经付了。


  我们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一里面下工夫。而真正该提高生产力的方法,包括传统行业,包括高科技不是抛弃传统行业,而是希望传统行业以及高科技行业都能够从一进入到六加一的整合,这样子你才能提高生产力。你要走上六加一高效整合之路,就是你目前短期之内保有元气,而中长期走入六加一的最高战略指导思想。那么在金融方面有没有可能?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中国人没有机会,但是产业方面的定价权我认为我们从中国开始做还有这个机会。

  今天已经不再是所谓的金融危机的问题,而是已经严重的波及到实体经济,在这个时刻我建议你,你在短期之内要保留元气,在一定时期之内求生存,留下大量以现金为主的资源,准备一两年之后再出发,而再出发的目的,不是叫你炒楼、炒股,而希望各位以产品为中心,做六加一的整合,而且以龙头企业为推动力量,这是你两年之后做的事情.